澳大利亚做事总能让人眼前一亮,美国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给乌克兰才出手了31辆,澳大利亚拍胸脯就许了49辆。这数字不小,媒体拍了不少照片,坦克排列得整整齐齐,乌克兰接收方笑得嘴都合不拢。主战坦克什么概念,价格高得吓人,一辆大约1000万美元。按理来说,只要不是纸上谈兵,有这么一批装备到手,哪个国家都该心里踏实不少,尤其是这种时候。
仔细一瞧,艾布拉姆斯就艾布拉姆斯,这一版和最新型号怎么比?澳大利亚这批坦克其实是自家淘汰下来的旧货,说得直白一些,已经退役了,有没有保养,有没有重修,反正焕然一新也架不住设计思维停留在十年前。不是说这些坦克一无是处,能拉出来用还是现役平台,但和今天的高科技比,和无人系统甚至新一代反坦克武器碰一碰,一脚踩空的感觉,大家都懂。
乌克兰的需求不是49辆,不是490辆,是几千辆。而且人家说得明白,光靠主战坦克可推不动前沿线,现在空中无人机密度高,地上反装甲武器更新快,坦克早就不是稳坐钓鱼台的那个绝对王牌。西方没傻这事,还真未必。澳大利亚这样的热情,有人拍手叫好,有人心里清楚,实际上踩的是“双保险”:自己国内淘汰设备没地方丢,正好顺水推舟,既能帮盟友也算做点政绩,钱没花多少,名头打出去了。说到效果,拍照宣传肯定够用。真上战场怎么样,谁心里都有数。
美国提供的那批艾布拉姆斯,已经被摧毁了26辆。留在乌克兰的人都清楚,这些车现在的处境只会更难。对手反坦克无人机已经成了扫地僧,天上无人机瞄着,地上导弹随时招呼。坦克分不出集群,只能零零散散作战,打不了整体协同,想靠数量取胜基本没戏。西方主战坦克这一波,牌面是有,仗势没有,进了乌克兰反倒气势一滞。对乌克兰来说,这些车就是即插即用的“临时工”,打着打着说不定还要拆零件修别的车,后勤压力一来又是一锅粥。
法国那边,一直按兵不动,勒克莱尔宁肯藏着不用。法国人做事滑得很,阵风战机卖得翻车,国际舞台上也不断挨批。勒克莱尔要是也扔进乌克兰,被拍下来被摧毁,国内一片哗然。法国军工剩下的撑场面家底也就那几样了,护得跟眼珠子一样。从结果看,德国的豹二、英国的挑战者二,美国的艾布拉姆斯,一个个登场,结局都没好脸色,照片一张张传开,西方装备外衣褪了不少。
很多人看了西方这波操作,说澳大利亚这些坦克到了乌克兰,够不够用,看效果不看噱头。战场变了,谁家坦克再怎么豪华,天上飞着的无人机,地上一窝火箭弹,不是当年的坦克对坦克那种玩法了。把49辆艾布拉姆斯吹成乌克兰护身符,说实在的,着实不接地气。更何况,这些坦克的修理配件、弹药、维护全靠外援,本身就是个大黑窟窿,砸进去资源多,人力技工一堆,不光乌克兰觉得难受,后方支援的国家日子也紧巴巴。
话说回来,没人否定澳大利亚的贡献,但这样一份慷慨,外表光鲜,背后操作过时得厉害。主战坦克命脉不再,乌克兰急需的更多是无人机感知、防空反坦克一体的系统,让前方部队有更高的生存率,而不是把一批十几年前就要淘汰的装甲铁皮运过去。澳大利亚选了这样一种方式,排面有,实际消耗小,回头大家谈到乌克兰会不会“倒贴”接受,还真说不定。
网上讨论热烈,段子手们一溜烟开玩笑说,“乌克兰主战坦克够组个方阵了,不差再摆两排艾布拉姆斯。”有人打趣,“澳洲人送的主战坦克,乌克兰能不能当发电机使?”这类夸张留言其实戳到了重点:数量再多,型号可看,真打起来先不说能不能顶住,后面一地配件、油料、弹药、后勤补给,哪一样省得下来?
你看法国,明明能出东西,偏就藏着掖着,没人敢逼。人家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,阵风都敢敞亮卖到印度,勒克莱尔死活不让碰,连现场演示都少,这不是胆小,是算盘珠子里找油水。西方这波大招真算“画饼”,亮家底玩的不亦乐乎,可被摧毁的数据拉表一比,老实说,不忍直视。
乌克兰处境明了,装备更新只会越来越依赖外部支援,主战坦克再怎么组队,俄方防线这两年新升级的反坦克、巡飞弹、无人侦查一条龙,硬拼下场多半还是伤筋动骨。网络一波梗层出不穷,网友评论“美制铁皮已成乌克兰新一代秀肌肉工具”“能不能碾压还得看天上谁家无人机多”。讨论声大,结论其实很硬核:坦克不是不能有,但现在这东西就是战场上一道配菜,主菜早换了,谁还打九十年代那套?
看澳大利亚这场大秀,成全自己政绩也算妙招,拍照发声明、媒体高调,乌克兰人多了一套装备,面子挂得住。但实际一查,后门全开,只要不提升作战模式,这些坦克就成了二次流转的道具,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。老牌坦克真有力量,那还用得着无人机开路查打,一个回合打成穿甲弹试验田,这才是现实。
综上,谁还在期待几十辆老旧主战坦克能撑起防线?战场规律已经改写,慷慨不等于管用,感动时刻之后现实一板砖拍下去,乌克兰在消耗,西方在观望,澳大利亚秀了场存在感,下一回就看谁还愿意继续抬手。大家都明白,这才叫格局,这才是真正未来的战场格局。
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,倡导健康、正面的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修正需求,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股指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